望子成龙是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殷切希望,而成绩,往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衡量标准。
其实,孩子之间的竞争,分数只是一个方面,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他飞得高不高,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了他飞得远不远。
真正拉开孩子间差距的,不是智商、成绩,而是从小养成的各种习惯。
01
守时:让孩子成为靠谱的人
英语中有个单词叫Deadline,意思是最后期限,喜欢拖延的孩子,习惯把事情拖到最后节点才来完成。
“还是等一下再做吧”
“明天做作业也来得及”
“玩一会儿也没什么关系”
我见过一些学生,到了期末,连续几天开夜车,一边拼命复习功课,一边又开始后悔、自责,最后成绩不理想,挂科,但是到了下学期,还是一样,恶性循环。
态度决定状态,状态自然决定成绩。
有句话说:守时的人不一定优秀,但优秀的人一定很守时。
因为守时就代表着自律,有责任心,会让人感觉靠谱、值得信赖,在团队合作和未来发展中更容易获得好机会。
对孩子来说,守时代表着有管理时间的能力,有计划、有责任心地学习和生活。
02
整理:培养秩序感和专注力
哈佛商学院调查发现,课桌干净、整齐的孩子往往成绩优异、性格开朗、做事专注有耐力。
而经常丢三落四、拖拉懒散的孩子,基本都没有整理的好习惯。
日本就很注重“收育”教育,从小培养孩子整理的好习惯:玩过的玩具放回原处,培养秩序感;自己整理第二天要用的书包,出门前更从容;及时清理书桌和房间的杂物,在整洁的环境里学习,效率更高。
可不要小瞧孩子做这些事的力量!
整理不但能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、动手能力、自律能力,还在潜意识中整理内心的情绪垃圾。
孩子会整理物品,才能梳理知识;规划好空间,才能规划好人生。
03
阅读:终身受益的财富
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:一个不阅读的孩子,就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。
听起来吓人,但不无道理。
据调查,坚持阅读的孩子,学习成绩平均会高出10分以上,80%的高考状元爱好阅读。
一位高考语文得了148分的同学说:
书读多了,就会培养出语感。从小我妈妈就爱给我讲故事,我对阅读的喜欢也是从那时开始的。
尹建莉说,一个孩子的智力与其他孩子拉开距离,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阅读。
爱读书的孩子往往思想更丰富、成熟,不容易陷入偏见和固执中;爱读书的孩子人格独立,见解独到,不容易盲从。
04
运动:激发孩子的“体能自尊”
在孩子习惯养成期,不少父母不重视对孩子运动习惯的培养,孩子大部分的时间被各种补习班、培训班占满了,直到孩子进入大学,也很少有运动的意识和习惯。
村上春树曾说过:“肉体是每个人的神殿,不管里面供奉的是什么,都应该好好保持它的强韧、美丽和清洁。”
在欧美许多国家,孩子的运动量大得惊人,我们经常能看到荧幕上一些孩子健康活跃,自信有力量。
健康的体魄才是做一切事情的本钱。
伊利曾经发布过一则名为《准备》的短片,里面一句话令人深刻:“为所有的准备,准备一个好身体。”
运动除了给孩子健康的体魄,也会让孩子们变得更有耐力、更能坚持,不会遇到一点事儿就娇气抱怨。
一个孩子,如果能将运动的精神贯穿一生,不管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,都将是一件受益终生的事情。
05
做家务:培养自理能力和责任心
很多父母不想让孩子做家务,怕烫着、碰着、累着,也怕做不好,给自己添麻烦。
“你只管学习,其他都不用管。” 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?
可是“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”不但教不出好孩子,还特别容易让孩子丧失责任心。
哈佛大学用20年做跟踪,发现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,成年后的就业率为15:1,犯罪率为1:10。
还能说做家务对孩子不重要吗?
舍得用,孩子才能成大器。
心理学家塞德兹说:人如同陶瓷器一样,幼儿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,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。
父母给孩子金山银山,都不如教他养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。
从小养成这些好习惯的孩子,会有独立的思想,健康的体魄,能够珍视丰盈的内心,也能体察他人,长大后成为一个自信而有力量的人。
有能力的孩子会飞得高,有好习惯的孩子才会飞得远!
上一篇:舍得用孩子做家务,他们会更优秀!
扫一扫,加微信好友有好礼!